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 教材分析 

  《竹林深处人家》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 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 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 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握课文通过描绘景物 的情状和特征,并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特点。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品味——探究——体验。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让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相衔接的语言,理清作者的思路。

3、体会本文移步换景的描写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文时,进行朗读技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通过描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出的对祖国山川壮丽、物产丰富的赞美,对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山村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思路

(一)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

(三)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江南竹乡的优美散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反映竹海情景的影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竹林与竹林人家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 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 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篇幅教长,教学中应该在泛读的基础上选择重点段落精读,感悟美点,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发现竹林的美丽、竹乡生活的恬静,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