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新世纪的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取水止渴”,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预学—议学—导学—实践”四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另外,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做好相关课件,准备好相关材料。还有课堂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重点安排25分钟,教学难点安排15分钟,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为5分钟。

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渗透在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小品,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进行《家庭会议》小品表演。主要内容介绍:小王同学一家在其母亲的领导下召开关于家庭收支情况与收支计划的家庭成员会议。问题设计:你认为小品中小王同学的家庭开支中哪些是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费?

设计此小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与表演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步入学习的殿堂,从而拉开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序幕。

(二)设计情景、层层深入、剖析重点、突破难点、讲授新课

第一,关于本课难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根据教参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的难点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家庭消费关系到整个社会”,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要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理论源于实践,所以说明理论的最好办法就是立足实践。因此,对该难点的处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自主的形成新的体验和知识。

案例《18英寸的彩电究竟该不该换》描述的是我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她家的一台18寸的彩电要不要换的案例。其子女以不适应潮流强烈要求更换,老太太却以彩电质量还好,物没有尽其用,而坚决不换。学生就围绕换与不换展开讨论。

这个案例的主题是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周围,或者也是我们有些人亲身所经历过的,而很容易引起共鸣。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 的知识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的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等。同时,针对彩电究竟是换还是不换,有着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而且, 在这个案例中又蕴涵着传统与现代,节约与享受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样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

利用教材80页的“想一想”,除了指出泼留希金的这种错误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严重后果之外,进一步设问:家庭消费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吗?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自然引出家庭消费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一深刻道理。

第二,关于本课重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该部分知识层次清楚,但容量大,如果逐个讲解就会显得单调枯燥。所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把“三种正确消费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基本要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恰当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