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
▲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实施背景、职能、权力及其影响,并能够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正确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
▲ 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 通过讨论、角色模拟等,锻炼推理和历史思维意识,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 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难点:
“大一统”政体和官僚机构的形成比较抽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这种行政体制的创新。
五、教法设计
1、教学总体思路: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2、具体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新课,了解知识;
师生质疑,合作探究;
练习评价,巩固拓展
六、教学过程
屏幕展示李白的一首诗《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用图片或诗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 “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这块内容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因为学生初中学习中提到了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原因,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简处理。教材主要介绍了 (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2)蒙恬夺河套、阴山地区,修直道,修长城;(3)南方:筑灵渠,(4)西南: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学生容易了解。
设计:教师可以通过两幅图:战国诸侯称雄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设计三个小问题①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哪些?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点
这样设计一方面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概念,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地理格局。另一方面通过两幅图三个小问题培养学生解读地图信息 和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力和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③问为下一部分内容作了铺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这块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包括本课的第二、三目。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