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基础的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知识。
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块内容。本节的重点是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包括搜索引擎类型的确定、关键 词的选择、多关键词的使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组织等。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 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但我们的学生知识基础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层次分布比较明显。如果不能设计比较有效的搜索目标让同学们去练习,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又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搜索引擎的简单分类、工作原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2)掌握网络信息查找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课件,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用搜索引擎的比较与评价;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掌握信息查找技巧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分类和使用;
教学难点: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策略:
(一)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教导学,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控制系统实时讲 述、演示、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相互交流,既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才能的舞台,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的途径。
(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倡导尝试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有主见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贴近生活,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一首韩红的《天路》推出主题,让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影片中的美丽风光,并让学生们猜一猜这首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同学们说出西藏。那么你想去这 里旅游吗?为了能制定详细的旅游计划,要先在网络上做一个调查报告——搜索西藏的各个名胜景区。问题的提出:请做一个网络调查报告。
思考问题:1、如何搜索?2、搜索什么?3、搜索有哪些技巧?
[设计意图]:(引言的作用:1、给学生提供主题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2、老师提出的主题贴近生活,拓展学生 的视野,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主题背景中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3、引言贯穿了全过程,学习 任务的创设是根据引言的,而且任务是学生研究过程中产生的。)
(二)导入新课,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步骤一:
1、什么是搜索引擎?
A、所谓的搜索引擎指的是internet上的一个网站,它的主要任务是在internet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主动找到相关网站并提供通向该网站的超级链接。
B、关键词:就是在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你命令搜索引擎寻找的信息。如“西藏”
[设计意图]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许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搜索引擎,教师一般要先演示举例。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并强调如何挑选正确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的作用与重要性,然后出示常见搜索引擎的网址。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