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显示两幅2004年印度洋海啸前后同一个地区的图片,通过比较,直接可以看出灾情严重,震撼每个同学。

继续展示课件,显示与海啸事件有关的三组数据,窗口左侧为表格形式,右侧为图表形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通过对 比,很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新问题自然就出来了。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 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情况,学生要先弄清每种图表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图表。高中学生有自学能力,所以采用的方法是自学法。

自学后提问如下:

1)要生成“海啸中各国死亡人口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2)要生成“历年来印尼旅游的人口增长趋势”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角色扮演,任务驱动

在该环节采用四个任务。任务一,将“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表”生成柱状图,并加标题。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 人和外国人人数表”生成饼图,显示泰国人与外国人死亡人口比例。从所占比例能发现什么问题?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任务三,将历年 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数做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中两处人数明显减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试探找找原因。目的是熟练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任务四,典型地震发 生的农历日期与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的关系,将之做成XY散点图,从散点分布情况,会得出什么结论?这个任务注重实践应用,将学到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于实 践。这四个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实践应用。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各任务来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