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根”是省编教材初中数学第三册第十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由于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完成了初中阶段数的扩 展。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因此,本节课是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大纲确定)
⑴、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⑵、学会平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⑶、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第一”的观点;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关键:求平方根(即开平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平方来进行。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边启发、边分析、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协作学习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引例1:(投影片显示)
一艘轮船由A码头出发,朝正东方向行驶3千米至C处,然后朝正北方向行驶2千米至B处,问A、B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⑴已知一个数要求这个数的平方,该如何求?
⑵已知一个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又该如何求?
⑶符合这样条件的数有几个?该如何表示? (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学生会回答------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习己学知识
复习乘方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诱发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交流对话
探索新知 引例2:(投影片显示)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cm2,求它的边长。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强调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长的值。
总结:
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应是:已知x2=a,求x的值。这和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求一个已知数的平方正好相反。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须在数学上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平方根。
引导学生举例。
简要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发现:
逆用乘方运算。深入探究,如设一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4,∵22=4,(-2)2=4
∴满足x2=4的x的值可以是2,也可以是-2,但正方形的边长不能是负数,∴x=2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
归纳总结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理解并会表示平方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