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达到突破疑点的目的。如:
①“1克冰变成1克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②我们学过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体积能不能守恒呢?举例说明。
③KMnO4或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又为什么?你能解释吗?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团在空气中燃烧前后天平不平衡,这个呢?等等。
设计意图: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
5、迁移与应用练习来反馈巩固,或布置些相关的作业。如: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化学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切实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一)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如: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Y B.X2Y3 C.X4Y6 D.X3Y2
解析:该反应表示两个X2分子和三个Y2分子反应生成两个R分子。反应前,每2个X2分子含4个X原子,3个Y2分子含6个Y原子,则反应每2个R分子中也应含4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因此R的化学式为X2Y3。选项为B。
(二)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例如:加热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10 g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8.4 g铜,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解析: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若设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则含氧化铜为10 g-x,所以x+(10 g-x)×(64/80)=8.4,得x=2 g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