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说教材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 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 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

三、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 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 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 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设计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很巨大,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设本课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介作者

  1、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

  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