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新课导入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元朝的行省制度 

  (1)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                                     —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唐朝藩镇割据与之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预习时搜集的一些资料掌握,将此内容仅作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割地方权力的一个背景。要求学生通过对这段背景的理解来分析讨论北宋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

以此背景引出北宋如何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难题,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背景分析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 

  高中历史说课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设置问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该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统治呢?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