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 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所以在这个 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 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 多更好的方法。

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