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1.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 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重视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设计能 力。
(2)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中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3)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 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2.从参与主体来看,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1)个体反思。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个教学问题、某一节课、某一个单元、某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总结,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后记、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从中找出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
(2)群体反思。同学科的教师或同班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研讨、交流,通过相互剖析,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分享教学的成功经验。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能吸取群体的智慧。
3.从反思维度来看,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1)纵向反思。把特定的教学作为对象放在自己教学生涯中进行反思,比较历年教与学的情况,通过整体思考、类比、归纳、总结、改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横向反思。把特定的教学作为对象放在相同时期、相似环境下进行对比反思。在上课、听课、评课中,发现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上的差异,达到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一)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二)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 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 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三)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四)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四个环节 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四、教学反思方法
(一)撰写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 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 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 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二)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 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 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一位(或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 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三)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即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 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问的交流 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 更深入的思考.激发白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人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另外,教师问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