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8、创作风格 9、字词
复习提问关于海明威的文学常识,必修中学过《老人与海》。教师补充。
1、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20年代初期)
2、海明威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负过伤;在和平年代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驾驶巡逻艇和飞机。他 年少的时候就因为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 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3、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4、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 硬汉形象。(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5、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三)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字音:
嘎嘎叫 戛然而止 踯躅 踌躇/蹰 撇开 撇嘴 眺望 寻思 挨打 挨饿 挨冻 挨时间
字形:
盘蹒/跚 辐射 凝视 神秘 秘密 战争爆发 山洪暴发 不在沉默中爆发 疲惫不堪 茫然
(四)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场面描写,介绍环境 (首段)
由对话构成情节 (主体)
交待结局 (末段)
问题1: 第一段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唯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从中可见本文叙述语言怎样的特点?
------突出老人的重要地位。 -语言简约,不事渲染,“电报式” 的文风。
问题2、小说的最后一段除了交待故事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 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
(五)探究主体
探究1、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老人晚景孤独,只有几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战争又将夺去这几只动物。老人的前景不容乐观。老人认为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一样可贵的,老人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探究2:文中的对话,由“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构成两极,仿佛一场太极推手表演。明知此处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的原因有哪些?
------(1)主要原因当然是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也是使老人不想动身的内在因素。对于一个76岁高龄的孤独老人来说,在生命临近终点之际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自然减退,以至于可置生死于度外。
探究3、概括老人形象
-------善良 孤独 有爱心 厌恶战争 不畏惧死亡
探究4、小说的主旨
------《桥边的老人》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六)、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凡人目光 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