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解读心理。

《定风波》中苏轼的情感态度全在“淡定”二字。但这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开始。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实象世界和虚象世界二重世界。而在解读这首词的时 候,我们必须透过词所描写的表层,深入到其内核。也就是去体会这种“淡定”的态度。探究它的产生原因,探究它的产生背景。这也就使语文教学由工具性的层面 上升到人文性的层面。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探究苏轼这种“淡定”心态时,我考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迁移与联想来探究。

我设问:被贬谪绝对不是一件令人高兴难过的事情,大家在自己的十六年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许多的不高兴,那么,在失望、无奈之中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会说自己心情不好时所作的事,找人说话、运动、听歌、唱歌、大喊等等。教师点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说出是为了排遣不 快、倾诉不快。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排遣、倾诉位移到苏轼的身上。提问:苏轼会怎么排遣这种失意呢?又将这种郁闷向谁倾诉呢?一般学生会从诗文本身以 及注解中找到答案,会回答诸如“他会写诗填词”、“买田终老”等答案。应该肯定学生的细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提问:为什么苏东坡不和大家一样选择运 动、大喊或是唱歌来排遣抑郁?问题提出后,应点拨学生结合我们了解过的苏轼的生平、他的学习背景、性格等来思考。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性格也决 定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而决定性格的正是一个人的人生体验与教育背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资料以及第一课时的学习会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如苏 轼生性旷达;他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作为文人的一种习惯。这样,学生就自主的进入到一个文化思考的层面上。由此,进一步提问:大家在不开心时,会找 人倾诉,而这个人一定是大家所信任的、依赖的。而苏轼在深处人生低谷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灵向文字敞开,向自然田园敞开。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 论?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文人与文字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苏轼面对贬谪生活,淡定处之的心理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般 能够说出,文字是作为文人的苏轼所信赖的,以及苏轼可以在自然的美景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他的知识结构中道家、佛家的思想为他提供了面对低潮的一种方案。对 学生的有见解的回答给予表扬。教师对这一段的讨论进行总结:作为文人的苏轼,在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活后,看透人生,作为文人,他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 而这种内心的精神便根源于他对道教与佛教的认同。于是在他看来,一切的生活场景都成为一个生命过程,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生,不必探究其意义。正是有了这种 精神寄托,苏轼走出了抑郁,淡化了生命的悲剧意识。只要生命个体走向内心,何必考虑尘世琐碎之事,因为心中已经有了一切。通过这一段的讨论与点拨,就回答 了导入中所提出的问题。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苏轼的创作心理进行揣摩,就体会到了苏轼“淡定”的人生态度的由来。

四、平面拓展。

苏轼只是一个个案,要让学生由苏轼的人生态度,扩展到普遍文人的人生态度,需要一个平面的拓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人脑总是不断的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 释,并从中得到结论。所以,在归纳了苏轼的“淡定”态度的内心原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谈一谈他们所熟悉的古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或自觉选择。根据对苏轼的分 析,学生一般能再距离李白、杜甫、韩愈等熟悉的诗人。以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内心精神寄托。由此,教师通过归纳,可以总结出:不论文人 们的人生经历如何,有什么样的处世思想,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与自觉的付诸文字是共同的。这也就是千年以来,我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心理因素。(通过具体诗人的 普遍探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绝非凭空而作。而是作者人生经历、文化传承、心境情感的集成。通过这一探究,明确文人这一群体的共同心里指向,从而解决教学难 点。)

五、总结。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 不幸。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 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 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古典诗词的积累是提高文学素养汤的有效途径。)

2、周记一篇,我所了解的中国文人。(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延伸,深化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心理因素的认识。)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