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说教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一框题主要是讲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别要搞清楚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本课题是对第一 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理解:能各举一例,说明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运用:具体说明中学各门功课研究的矛盾各有什么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因为本框所运用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的特殊性分为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 方法,而把对矛盾的特殊性各个方面认识联结起来,综合起来,形成对矛盾特殊性概念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教学中注意运用这一辩证思维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觉悟目标:在突出世界观原理教育的前提下,应结合本框所涉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

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对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4.教学难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确定其为难点,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空间上区分不同事物比较容易,而从时间上理解同一事物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存在着各具特点的不同发展阶段,则比较难。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探索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习和思维规律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如果离开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往往比较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本质与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四)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投影,音乐,图片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 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