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之前已经讲过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可直接给出。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讲述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 遥远;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 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优化原则。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可以再调起高潮,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三个和尚挑水,让学生从愉快的歌声中,明白一个道理:

“三个和尚没水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了1+1<2的效应。所以,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 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最后依据本课知识结构,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 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明确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设计这课的意图是 通过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语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学思想简单化,让学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识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思辨能力。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