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际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对《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结合地图及地理学科知识了解历史的基本能力。

3、通过区别人民公社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代对外开放与1978年改革开放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次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3、通过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学习,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

(一)教法运用

鉴于本课中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拟采用启发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为突破口,以一系列有 内在联系的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表现为“引导-探究-启发-发现”。

(二)学法指导

1、为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拟采用阅读归纳、分组讨论、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2、研究性学习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身边的变化,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认识。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演示视频资料《三次国庆阅兵》,进行情境导入新课,依据在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帮助学生得出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改革开放,这样紧承上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即做到了承上启下,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对内改革”部分

⑴ 由于本部分理论概念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阅读归纳的教法,引导学生研读教材,通过剖析概念,让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前提、 目标、根本目的和实质,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联系,并结合教师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 性,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依据:培养学生从相关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⑵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人民公社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不同,然后进一步采用分组讨论、主体参与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并谈谈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家乡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依据: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理解和学习历史的能力。]

⑶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农民领取承包合同”,“凤阳农民喜获丰收”以及相关数字比例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性,是合乎民意的。[依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⑷ 结合晋江、石狮、惠安等泉州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除农业税等“三农”问题政策的时事焦点,介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乡镇企 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性和完善性,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放眼社会,关注生活,把学习历史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进程以及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事实,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即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