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展示图片及材料
设问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学生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设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
学生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
设问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
学生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设问 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设问 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学生 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 施,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效果最好,从而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展示图片 中国古代的改革家管仲与商鞅
教师介绍 管仲与商鞅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们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发展大势,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一番有作为的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问题探究 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的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领域内的土地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管仲与商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这一变化,实 行相应的改革,富国强兵,以达到称霸和兼并的目的。这样,到了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设问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
学生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其中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
过渡设问 那么地主是靠什么途径来扩大他们的地产的呢?(导入下一标题)
教学反思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难度不大,将教材内容打破,进行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采取材料分析的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土地兼并
设计思路 此部分内容课标并未作明确的表述,但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封建社会各个阶层在土地兼并中的利害得失,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师生互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八页的第一、二的楷体字内容,思考问题:地主兼并主要以什么方式兼并农民的土地?由此可见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而且这是一种合法的形式,因为这时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农民的私有土地了,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所 以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不可遏制。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