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巩固训练
习题2
1.(改编自教科书80页题11)把长、宽分别为4、3的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BD长为7/5,求二面角B―AC―D。
2.(教科书80页题11)把长、宽分别为4、3的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成直二面角,求顶点B与D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
题1是对问题四结论的简单应用。此题题设是将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求形成的二面角的大小,巩固平面图形折叠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
题2让学生认识:二面角余弦公式建立了四个线段、一个角五个量间的关系,知道其中任意四个,都可以求第五个量,加深对公式的认识,熟悉公式的变形应用。
习题3:(选自2005年湖南高考题)已知四边形ABCD是上、下底边分别为2和6,高为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折成直二面角,求二面角O―AC―O′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设公式应用条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再次巩固立体空间中量的求解用平面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总结提炼:
1.说明本节所学求二面角方法的可行性;
2.说明本节所学求二面角方法的合理性;
3.本节所学求二面角的方法不是教科书中的定理、公式,因此不能作为已知结论在解答题中应用。但学习重视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这节课学习的意义,不是公式本身,而是用已知的知识探究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五):作业
习题4、为必做题,习题5为选做题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将上述思维发散的过程延伸到课后,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得以发展,进而形成思维习惯。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蕴含于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有意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