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 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

A.1.25s B.0.625s C.0.8s D.2.5s

八、效果评价: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