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看课本P34页的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出示课件)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ºC,而夏天将降低2ºC?
②深化:尝试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③拓展: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④课后思考:根据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尝试解答: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水烧开(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等加以运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让学生通过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疑问,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使命感。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五).说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
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符号c。
2.单位;J/(kg • ℃)
3.意义:1千克的某种物质每升高(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是多少J
(六).结束语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利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是我对《比热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这堂课的整体设计。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