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局部欣赏 

  “第一主题” 

  (1)师:我们先来听第一主题,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主奏乐器是什么?2、乐器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3、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琵琶。节奏轻快,速度是小快板。刻画了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音乐形象。 

  (2)师:那这第一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哒”来模仿一下。 

  (模唱)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像马蹄声、像人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声音 

  (3)师:那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生:欢快活泼的。 

  师:那如果把速度放慢呢?我们来唱一唱。(模唱)还能体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吗? 

  那可见速度的快慢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速度快的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慢的比较抒情。 

  “第二主题” 

  (1)听并思考:与第一主题相比音乐的速度、旋律、节奏上有什么不同呢?音乐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 

  (2)学生:速度缓慢、节奏宽广。 

  师:旋律有何不同呢?第一主题旋律是急进的,第二主题旋律起伏大。 

  (3)师:第二主题中琵琶大篇幅的运用了轮指和摇指,模仿了哪样蒙古族的特色乐器呢?对,就是马头琴。还模仿了蒙古长调的演唱特点,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 

  4、整体欣赏 

  师: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请同学们听到第一主题举右手,听到第二主题举左手。并思考这首乐曲整体的节奏、旋律、力度和速度是怎样。 

  (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简介作品、作者 

  (1)师:接下来我要为同学介绍一位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是的,他就是柴科夫斯基。 

  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 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