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是文科普通班,学生总体上水平不高,但对于柳宗元的作品并不陌生,对《愚溪诗序》的字词理解没有太大问题。作为《八愚诗》的序言,本 文明写是“八愚”名称的由来、写作原由、暗中蕴涵的却是柳宗元不为统治者认。遭到排挤、打击的愤懑之情。对此,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补充相关 背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悟出作者的心声。

  二、教材分析

  《愚溪诗序》安排在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是继续学习中国古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它们是《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 壁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欣赏古代散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愚 溪诗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忽而写景,忽而写情,忽而议论,全文用 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就本文而言,它既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又有较强的思想内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特色上,进而理解作者的心声。

  三、目标确立

  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重点: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为了将读写更好地结合,积累写作方法)

  难点:注意作者如何正话反说的。(时代的原因,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

  体会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历时较久远,用在文中是为了衬托作者)

  课文语言较浅显,教学中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和点拨,安排一课时。

  四、说教法

  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学——互学——研讨”的步骤来学习。自学是指先结合注解初读,涉及到注解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自行查阅工具书;互学是指这篇文本 哪些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句式是需要注意的,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要随时点拨。研讨即围绕学生自学、互学中的发现, 重点研讨疑难问题,感悟文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学出深度,品出意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关柳宗元的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2、由学生简介“序”的文体特点,教师补充。

  明确:序,文体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在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共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后虽无集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这就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味。比如对于反复出现的“愚”字,要借助适当的停顿,显出情味。在读的同时,把重点的字词、句式标出来以便交流。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