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

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 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 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 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 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他思想的颓废和空虚,1972年4月16日,他终于口含煤气管自杀,终年73岁.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 或者说有什么感悟 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 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 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 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 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7,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图,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述出来.

8,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

教师可举例引导如:

(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说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 

明确:海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却无人发现,无人欣赏,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如果 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隐蒇义 

明确:①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②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一些美好事物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 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就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无限的自然美.

9,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 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