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 —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 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 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 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 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 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 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那么我们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好不好?”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 难度,所以这部分学生如读不太好,教师可范读。并反复读出(嗬!好大的雪啊)体会作者的感情。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从哪些句子品味出雪景的美?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 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 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丰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有科学根据吗?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 述:本文作者峻青。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 业恢复发展。作者为此而高兴。所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强调“第一场”)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

第五步:活动。

知道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不是觉得雪景更美了?我们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吧。

以上是我的教学活动安排,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