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5)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随着经 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彰显,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已曰益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而赋予人的全面 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时代特征为:

(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 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来讲,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讲,又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 人的主体性是这两方面能动性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

(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就人的需要层面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所谓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 需要,实现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是人的外在发展。所谓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 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和现代标志。

(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 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这是由“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所决定的。由此可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 然、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内容。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文化功能的强化,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将越来越重视把人作为实践、 开发的对象,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的实践对象正在发展为以人的开发为主,因而,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日益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解放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只有重视并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全面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笔试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迈出了第一步你才能顺利达到教师的梦想,在此欣瑞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笔试备考,让各位学员们不用盲目的去乱走乱撞,欣瑞教育让你清晰、简单、直接的登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第一步。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面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