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角的度量与表示,它是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后的一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平面知识的基础。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重要的内容。
根据这节课的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角的第二定义的教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角的个数在查找时容易出错,对角的表示因为有四种方法所以学生容易混淆,要巩固几遍,并让学生对角表示练习。这也是后面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进行学习活动。所以选择这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一副三角板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问题的提出:回忆前面的学习内容,都是单纯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关系.以后将要学习由它们构成的图形,同学们想一想小学我们认识了一种几何图形——角。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给我们角的形象的物体吗?(学生回答)
3.投影显示一些实物图形
教师: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角的形象可以说无出不在。因此,一些图案的设计;机械零件的等等,常常甬道角的画法、角的度量、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地研究角。
(二)探究新知
4.教师提问:通过同学们的例子和小学时你对角的认识,你能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吗?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角,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出问题:根据小学所学你能指出所画出角的边和顶点吗?
引导学生观察,叫的两边是前面我们学国的什么图象?
我们应该怎样给角下定义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的共同特点:角的两边都有一个公共的端点,组成角的两边的是射线.由此引导学生得到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注意正确理解角的定义,首先组成角有两个条件(1)有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边.(2)两条射线有一个公共的端点.这个公共的端点叫做角的顶 点.(3)还应指出的是:我们平时画角的时候,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这是由于只能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而角的定义中边是两条射线,也就是说这两条边可 以无限延伸.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