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六、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 1 )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 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 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 2 )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 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 力、方法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经济生活的第一框题的内容,虽然以一个框题的形式呈现,按要求应该是一个学时完成的。但本框题涉及的重点知识有很多:商品的含义及 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其他职能;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 问题,这在以前是要三个学时来完成的,现在用一个学时来完成有些难度,需要教者优化设计。

2 、对于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虽然只要求做一般的了解,但讲解起来却也十分麻烦,首先得从生活入手,分析商品的共性,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中的使用价值还 比较容易,而价值确实是很抽象的东西,并且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于平时文学中所理解的价值,必须用非常通俗的话语讲述非常抽象的东西,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 真正意思。

3 、对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我主要采用了故事讲述形式来让学生在头脑中真正想象出一幅幅原始交换的情形,当讲述到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时候,将学生拉进来,设想 自己是原始人,亲自进行交换,体验物物交换带来的困难,我觉得只有真正体验到的东西印象才会深刻,也才能够真正深刻地体悟到物物交换的困难进而提出解决的 办法,也才能透彻地明白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我想这种做法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这样的安排还会为学习货币含义、本质作好铺垫,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学生自然能够得 出结论。

4 、一堂有效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合理、科学地引导,尤其是集体的引导,要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体验很重要,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但形式的选择固然重要,也不能流于形式而忽略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最重要的应是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互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